自从一个月前印巴空战,中国装备一战成名,外界对于中巴之间的军事合作和装备互动,就十分关注。这一个月来,关于中国即将向巴基斯坦交付歼-35隐身战机的消息,更是传的满天飞。然而,就在日前,巴基斯坦防长亲自出面辟谣,否认交付消息。然而,看似辟谣的表态却似乎暗藏玄机。
这个事情的源头,是在最近的上合防长会议上,巴基斯坦防长阿西夫在接受采访时,被问到“歼-35是不是要最早8月就能开始交付”。按阿西夫说法,关于歼-35交付的事情,只是“那些媒体在说,并未和巴政府相关部门查证”。但也就像我们刚才说的,否认的是“2026年交付”这一时间点,而非采购计划本身。当然,到底是真是假,某种程度上来说,算是巴基斯坦故意释放的军事现实与战略心理的博弈。
需要注意的是,就现实来说,巴基斯坦采购五代机,的确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。有着产能与体系的“双重枷锁”。一方面来说,从技术基础看,沈飞的生产线正全力应对中国自身迫切的国防需求:海军003型航母“福建舰”亟待舰载型歼-35填补战力空白,空军老旧机群的换装压力更是堆积如山。参考歼-20从首飞到量产长达11年的历程,当前仅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的歼-35,产能爬升至少需到2027年。即便未来出口,也必然优先满足国内列装,巴基斯坦短期内大规模接装几无可能。
另一方面来说,巴基斯坦目前似乎没有消息表明,拥有与五代机作战体系相匹配的装备。五代机非单打独斗的武器,需预警机、数据链、电子战系统等全域支撑。巴空军现役主力仍是歼-10CE、枭龙等四代半战机,配套的ZDK-03预警机虽在“5•7空战”中助巴方击落印度阵风,但面对隐身空战仍显不足。若引进歼-35,需同步升级空警-500预警机及红旗-19反导系统,而这类体系化建设绝非朝夕之功。
更不用说,财政是巴基斯坦无法回避的硬约束。2025年巴基斯坦国防预算仅约80亿美元,而歼-35单机成本近1亿美元,40架总价超60亿美元,相当于军费总额的75%。去年采购20架歼-10CE的18亿美元贷款尚有80%未偿还,再举巨债无异于财政自杀。更不用说,买来之后的维护保养也是个天价,隐身涂层每飞行小时需专项保养,涡扇-19发动机的大修周期仅数百小时,加上配套导弹和训练损耗,年维持费用或达采购价的20%。
在如此巨大的现实差距面前,关于巴铁买歼-35的谣言,到底是源自于巴基斯坦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景,还是印度故意在国际上散播的谣言,好为自己单方面开启“军备竞赛”寻找借口,就不得而知。但可以确认的是,它像一面棱镜,折射出南亚安全生态的脆弱:技术代差、财政悬崖与认知战交织。
广瑞网配资-散户配资官网下载-炒股网站-全国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